南漳县职教中心关于“远离网吧、做文明学生”的
倡 议 书
亲爱的同学们: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信息时代。网络以其丰富的内容、开阔的眼界、快捷的方式,呈现给人们一个美丽而精彩的崭新世界,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由于目前的网络管理还不够规范,网络上既有健康美好的事物,也有低级庸俗的内容,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难以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沉溺于网吧,沉迷于网聊、网恋、网络游戏中,逐渐变得不守纪律、厌学逃学、夜不归宿,纯洁的心灵受到了毒害,身心受到了损害,学习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网吧业主受利益驱使采取了非法手段,千方百计诱使学生进入网吧,根本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网吧设施简陋,没有安全保障,出入人员复杂,经常发生学生伤害事故。2004年北京市一家网吧大火,夺去数条鲜活的生命,其中有9人是出自同一个班级。
我们正处于身体发育和人生塑造的黄金阶段,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高,还缺乏正确处理生活中各种信息的能力,尤其缺乏抵制种种不良诱惑的坚强毅力,往往被网络的不良诱惑吸引,就如同掉入陷阱而不能自拔。《中国青年报》曾报道一个中学生借国庆长假在网吧里聊天,玩游戏,9天9夜不回家,待其父母找到他并劝他回家时,这名同学无动于衷,情急之下他父亲竟跪下来求他。《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也曾报道过一些中学生上网成瘾,根本不听父母、老师的劝告,甚至对劝导的老师破口大骂的现象。还有因玩电子游戏而忽然晕倒致死的事件。这些非正常因素,不仅冷冻了青少年原本炽热、纯洁的心灵,还间接地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阴影。
网吧的危害牵动着数以万计父母焦灼的心,也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为了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务院颁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其中明令禁止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
远离网吧,刻不容缓;网络安全,关乎我们每个未成年人的成长。为此,我倡议:
一、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端正自己的言行,加强自我修养。做文明学生。
二、远离网吧,无论是在校学习期间,还是节假日,决不踏进营业性网吧一步,向营业性网吧告别。
三、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远离有害的内容,为净化网络空气尽一份力。
四、自我约束、互相监督,对继续上网吧的同学,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其进行检举和帮助。来实现我们的健康成长与进步。
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我们的学业成功,为了让我们的老师、父母安心,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从我做起,告别网吧,远离“网毒”,不沉溺虚拟时空,珍惜光阴,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共创一片明净蓝天!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人类的本性------诚实、守信、文明。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自主成人,以此来报答社会及父母的养育之情。
南漳县职教中心 政教处 团委会
2009年10月
远离网吧 做文明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网站已有15000多个,网民近2000万,其中,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20%。那么,学生上网又是做什么呢?据《北京青年报》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数在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0.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24.3%的发E-mail,18.6%的人选择软件,5.7%的关注卫生保健信息。可见,目前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据调查,我校有部分同学蒙骗家长、老师利用学习空闲和周末时间进入网吧,游戏成瘾,精神萎靡,成绩下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1、思想道德观念下降。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中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已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乘信息大潮汹涌而来。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大量的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另外,网络也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据调查显示,上网中学生当中,有近八成访问过色情网站。另据《华商时报》报道,我国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到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青少年的犯罪手段也大多来自网络。
2、影响现实人际交往。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维异常活跃,他们渴望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网络正好给他们提供交友的天地。使得中学生可以在网上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可以自由选择交流对象。这正是中学生内心渴望的一种交往方式,极具吸引力。然而中学生的性格尚未定型,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还能导致心理疾病,一个重点中学的学生,自从迷上网上聊天后,一天短则二小时,长则四五小时,花费不菲还在其次,问题是竟像换了一个人,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感到孤独,感到不再适应——不愿再与他人交往。心理学家说:他是患了一种“自闭症”,因为网络世界的“自由度”使他有种错觉,似乎可以不再关心现实生活的冷暖、得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研究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每周上网超过5小时的互联网用户中,有25%人表示他们与家人及朋友呆在一起的时间少了。
3、影响身心健康。中学时代正处于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迷恋网络世界,一方面挤占了课余体育煅练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有的甚至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体魄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更不利于学习。另一方面,长时间的上网,也易倒致眼睛疲劳和神经衰弱,造成视力下降,情绪不振等疾病,影响身体发育。另外,网络传播的形象化,强化了学生“看”的接受方式,而弱化了学生“想”的思维方式。经调查发现:常“泡”在网上的青少年,其写字作文、分析综合、评论欣赏的能力,要比接受传统学习的学生差一些。
4、辜负父母的培养。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倾其所有培养自己的子女,而子女在学校不学习,背着父母上网吧,游戏人生,荒废学业,让父母心寒、无奈。
二、如何避免沉迷于网吧
首先要认识迷恋网络的危害性,做到自动远离网络,对网络时时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其次提高自身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养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抵制西方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黄色信息的诱惑。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在家庭、学校、社会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加强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操练。特别是正在打基础的时期,更不能以电脑和网络来代替写字和运算。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在电脑面前,只要点击鼠标就能驰骋在因特网中,长此以往,手脚活动减少,不利于培养协调性的和大脑的全面发育。
当前,我们作为四星级国家示范高中的学生,更要做到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的认识网络,善于运用网络,敢于向不健康的网络说不。国庆即将来临,我们应该如何安排这一长假呢:1、合理安排好假期的时间,制定假期学习计划;2、参加有益的活动,如帮父母整理家务,帮父母干农活,跟父母走亲戚、旅游等;3、宣传不健康的网吧的危害性,别让网络蒙蔽了我们的眼睛,4、高一的同学要利用假期认真复习,回来要月考等。同学们,网络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远离争做一名健康、文明学生。谢谢!